落絮飞雁

顺流而下,把梦做完

从极限片讲起:邮片的小百科

Maximum Postcard 简称极限片。也称原图卡。用有效邮票贴在画面与邮票图案相同或相似 的明信片上,并盖销同邮票图案相关地点邮戳人为制作的邮品。极限明信片由明信片、邮票和戳记三大要素组成,要 求明信片的图画、邮票图案和盖销邮票的邮戳,三者最大限度的一致;从内容到形式,成为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的有 机整体。

邮票是极限明信片的主体,必须是有效的邮资凭证,在有效期内,所盖邮戳离这枚邮票的发行首日越接近越 好;明信片是载体,片幅最大为148毫米*105毫米, 最小为140毫米*90毫米,上面所印画面不得小于片幅的75%; 邮 戳是连体,盖销邮政日戳、纪念邮戳、风景邮戳均可以,其日期必须是邮票有效期内。极限明信片的编号为“MC” (英Maximun Card)。

极限集邮

以制作、收集、鉴赏和研究极限明信片为内容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是集邮的方式之一,也是国际集邮联合会(FIP)规定的集邮展览类别。台湾集邮界称为原图集邮。极限集邮随着极限片诞生而兴起。它最早起源于欧洲,法国1954年率先成立极限明信片爱好者协会,比利时、德国、美国及亚洲一些国家相继成立极限集邮组织,创办邮刊,举办邮展。

国际集邮联重视极限集邮,设有极限集邮委员会,制定极限集邮评审规则,还多次举办极限集邮研讨会和专项的极限集邮展览,极限集邮已经成为国际和世界邮展不可或缺的主要类别之一。

中国极限集邮始于50年代,波兰集邮家M·海茨斯基1956年在,《集邮》杂志著文介绍极限明信片,引起中国集邮者较大兴趣。80年代极限集邮迅速发展,上海、广东、北京、太原、重庆、天津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纷纷成立极限集邮组织,出版会刊,开展各种极限集邮活动。1983年极限集邮登上全国邮展,1994年极限邮集走出国门参加亚洲国际邮展,中国1999世界邮展上,我国极限类展品《门》《哺乳动物》获得镀金奖和大银奖的好成绩。极限集邮在世界、在中国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极限明信片
简称极限片。将邮政有效的邮票粘贴在与邮票题材(图案)和谐一致的图画明信片画面上,盖与邮票及明信片主题和/或题材有密切和直接联系的邮戳的复合邮品。台湾集邮界称为原图卡。
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极限片来自葡萄牙,贴纪念航海家P·享利王子邮票,加盖王子出生地波尔图1894年3月4日邮戳。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极限片为贴宣统元年天坛祈年殿纪念邮票,加盖1909年北京邮戳。

邮制极限片
由邮政部门、中国集邮总公司和各地方集邮公司为配合新邮票发行而制作销售的极限片。俗成官片。 首套邮制极限片为中国集邮总公司。1982年9月10日发行的《益鸟》,志号MCI,邮制极限片批量生产,商品性强,收集难度小,参展评价低于相同邮票的自制极限片。

自制极限片
由集邮者或集邮团体按极限集邮评审规则要求制作的极限片。由于自制片有个性特色,数量少,难度大,可成为极限片佳作,参展评价较高。

自然片
为通信、欣赏、收藏,即非专门为制作极限片而“自然”存在的图片图画明信片。这类明信片由邮政部门或非邮政部门印制,大多在邮票发行之前原已存在。例如邮电部1952年发行的美术明信片(编号美1),一套10张。有的称用自然明信片制作的极限片为自然片。

专印片
自然片的对称。专门为制作极限片而印制的图画明信片。大多由集邮公司、集邮团体印制,也有个人印制,一般与邮票同步发行,或为淡化“专印”性质提前发行。有的称用专印明信片制作的极限片为专印片。

摄影片
采用摄影作品作蓝本印制的图画明信片。由于画面逼真,受到极限集邮者喜爱,是制作的极限片的主要载体。

绘画片
又称画稿片。广义上指一切采用绘画作品作蓝本印制的图画明信片。狭义上指直接绘的图画明信片。

有格片
图画明信片正面印有文字标头,贴邮票方框,收寄信人姓名地址、分割线条等格式。我国邮电部于1953年发出通知,邮政明信片由邮电部统一印制,新中国明信片印制标准(即格式)由此沿袭下来。格式是我国明信片区别于画片的重要标志。

无格片
一种在片幅、纸质等与正规图画明信片相似但其图画面的另一面未印有用于通信书写分割线等格式的图画片。以此制作的极限片称为无格片。

票前片
在邮票发行前已存在的自然图画明信片。专门为制作极限片而有意在邮票发行之前印刷的明信片,虽然从时间上可以称为票前片,但极限集邮界仍将它划入专印片之列。票前片是制作极限片的首选。极限集邮规则要求图画明信片尽可能在邮票发行之前印制发行。

票后片
票前片的对称。在邮票之后发行的图画明信片。极限集邮规则要求图画明信片如在邮票发行之后印刷,须按照一个原已存在的印刷物图案重新印制。

同步片
是与邮票同时发行的图画明信片。多为制作极限片而印制,属专印片范畴。与邮票设计发行无关,纯属时间巧合,如为同步自然片。

同名片
与邮票票名相同的图画明信片。如TI44《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同名片较多。

早期片
发行年代较早的图画明信片。国外指19世纪20年代以前为早期。我国一般以1949年以前即清代、民国明信片为早期片。早期制作的极限片也简称早期片。

翻印片
按照已有的图画明信片重新印制的明信片(非指原出版者重印)。有的称翻旧片、仿制片。如苏州古吴轩出版社以清代、民国明信片为蓝本,翻印的《姑苏旧影》,供制作极限片。用翻印明信片制作的极限片有的也称为翻印片。

规范片
符合FIP极限集邮评审规则的极限片。规则主要要求为:邮票必须是有效邮资凭证;明信片片幅、图幅符合规定尺寸;邮戳图案和地名应与邮票及明信片题材和或主题有密切和直接的联系;邮票、明信片、邮戳三者相互之间尽可能和谐一致等。

相似片
邮票与明信片主题相同但画面不同的组合片。如孙中山像邮票贴在中山故居图画明信片上并盖销邮戳。早期亦将此归入极限片类。

反置片
邮票图案与明信片图画为同一事物,但取景相反的极限片。如T29《工艺美术》“飞跃”极限片,载体为197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明信片,片图画与实物正面一致,而邮票图案反置,方向正好相反。此多为将胶片反置印刷的缘故。

存疑片
对某些早期珍罕明信片、或邮票、或邮戳的真伪存有疑问的极限片。有的是一时难以判定,也有的是出于回避,均称为存疑片。

混血片
俗称用不同国家或地区出版发行的图画明信片和邮票互相交叉制成的极限片。有的称跨国片。也有将两国或两国以上同题材邮票贴在一张明信片上,分别盖销邮票所属国家邮戳的极限片称为混血片。

国耻片
日本等军国主义侵略我国时期在侵占地区印制的明信片。这是旧中国的耻辱,其印制的邮品是对我国邮政主权的侵犯。

片幅
明信片的宽度尺寸、规格大小。“万国邮政公约”规定:最大尺寸105*148毫米,最小尺寸90*140毫米。FIP规定制作极限片的图画明信片尺寸、规格必须符合万国邮政公约。

图幅
明信片画面宽度尺寸。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规定:画面至少应占明信片片幅的75%。

片源
明信片的版本资源。极限集邮多指版本资料。成套或单张明信片的版本资料包括:名称、出版发行单位、出版时间、书号、定价、全套张数、每张名称、发行量、发行背景和有关情况等。

首日戳
邮票发行日邮政日戳,有普通日戳、纪念邮戳、风景日戳、临时邮戳等。首日戳是极限片的最佳日戳。有的把风景邮戳启用日称为首日风景戳,这是要加以区别的。

原地戳
邮票主题图案所在地点的邮戳。原地戳本是原地集邮用语,移用于极限集邮,赋于新的含义,成为极限集邮的习惯用语。虽称“原地”,但原地集邮以主题定戳,极限集邮以主题图案定戳,两者有所不同。

仿戳
仿照邮政戳记制造的假邮戳。是极限片作伪手法之一。

调戳
甲地邮政部门调用或刻制乙地邮政部门的邮戳。指集邮公司为制作不在一地的成套极限片时,制作地邮局或公司刻制不同销戳地邮戳,在制作地销盖。调戳是不规范行为,也是某种程度的作伪。

倒戳
倒拨倒盖过时字钉的邮政日戳、风景邮戳、纪念邮戳等以制作极限片。倒戳是违反邮政规章制度的行为,是极限片常见的作伪手法。

存疑戳
对邮戳真伪或销戳日期真实性存有疑问的邮戳。有时是多仿戳、倒戳不便言明的暗指。

销戳
又称盖销。用邮戳对邮票进行销印处理。极限集邮规则要求邮戳必须骑缝盖在邮票及明信片上。

戳印
邮戳印迹的简称。极限片要求戳印清晰完整端正。

戳源
为制作极限片而销盖邮戳的有关资料。包括与邮票及明信片上的题材和或主题有密切和直接联系的邮局名称、有关日期、史实、纪念邮戳、风景邮戳等资料。

派生品
从符合展品组成原则的素材发展分化而来的一系列极限片。如带有同一邮票的和带有不同邮戳的那些极限片,但始终要遵循和谐一致的规则。

全对位
明信片画面与邮票图案在题材内容、构图、角度、方位等方面相互对应一致。因按邮票放大的极限明信片不允许展出,所以明信片画面与邮票图案切忌完全一样。

三一致
主题、地点、时间三个和谐一致的简称。主题和/或题材和谐一致,即邮票题材和图画明信片画面之间的最佳和谐;地点和谐一致,即邮戳上的地点或现场的名称(图案)与邮票和明信片的主题和/或题材之间相互联系;时间和谐一致,即在邮票有效时期内,销戳时间尽可能接近该邮票发行日期,首日最好。三一致是极限类展品应遵循的原则,也是极限集邮研究的基础。


原文标题:从极限片讲起:邮片的小百科|落絮飞雁的个人网站
原文链接:https://www.luoxufeiyan.com/2013/11/09/%e4%bb%8e%e6%9e%81%e9%99%90%e7%89%87%e8%ae%b2%e8%b5%b7%ef%bc%9a%e9%82%ae%e7%89%87%e7%9a%84%e5%b0%8f%e7%99%be%e7%a7%91/
授权协议:创作共用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2.5 中国大陆
除注明外,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时请保留上述链接。